全球不锈钢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地缘重组与战略博弈。拥有全球最大镍矿储量的印尼,成为国际巨头争夺的焦点战场。中国青山集团与韩国浦项钢铁强强联合,在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共建200万吨级不锈钢项目(2026年投产),浦项持股44.12%。此举不仅整合了青山的镍资源与浦项的尖端技术,更标志着印尼从原料输出地向高端制造基地的转型。与此同时,印尼政府政策持续加码——2026年起,镍矿开采配额有效期从三年缩短至一年,迫使企业加速本土冶炼投资,进一步夯实其全球不锈钢产业链核心地位。

然而资源富集区的产能扩张,也激化了国际市场竞争。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市场筑起高墙:印度启动针对中国、印尼、越南三国300/400系冷轧不锈钢的贸易调查,涉及年贸易额超1.3亿美元;韩国将中国热轧不锈钢进口关税提至惊人的60%-70%,企图封锁市场。这一系列举措挤压着亚洲制造商的出口空间,全球不锈钢流通格局被强硬撕裂。
在这一轮战略卡位战中,原材料控制与技术制高点成为破局关键。当前全球镍供应因印尼扩产进入过剩周期(2024-2026年预计持续),但中国镍资源95%依赖进口的脆弱性仍未解决。与此同时,产业链正加速向价值链上游突围:中国太钢实现0.015毫米“手撕钢”量产并供货高端市场;瑞士企业率先启用太阳能熔炉回收奢侈腕表废钢,推动绿色冶炼技术商业化。技术革新正成为突破贸易封锁、抢占利润高地的核心武器。
印尼的镍矿与市场关税的高墙,正在重塑全球不锈钢产业链。当资源争夺与技术迭代成为破局双翼,这场围绕不锈钢产业的全球博弈已不仅是产能较量,更是对绿色科技与产业自主能力的终极考验。谁能率先构建“资源-技术-市场”三位一体的生态壁垒,谁就将主导未来十年的产业版图。